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越走越宽的转型升级之路
(非凡十年专栏)“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领跑全省走向世界新篇章为雪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系列报道之——
由近十年牡丹江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越走越宽的转型升级之路加快发展引出的话题
张国庆 汪宇 记者 吕晓明
盛夏时节,当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等地的消费者感觉酷热难耐之际,来自“中国优质西瓜之乡”宁安市兰岗镇的部分精品西瓜、香瓜以网上订单为“媒”,被迅速装进小型包装纸箱,通过坐着民航空运客机、快递送货赢得抵达国内几十个一二线城市顾客,由快递员送货上门的青睐,通过开拓高端消费市场销售价格“身价”提高升了暴涨10多倍。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黑木耳第一县”东宁的优质木耳不仅以跨境电商出口商品的形式畅销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等国家和地区卖了好价钱,还形成了华美变身的精品干耳、膨化食品、冻干食品、代餐营养品、风味即食食品、糖果、木耳酱等7大类110多种产品,入选首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名录,成为牡丹江绿色食品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以2012年《牡丹江市政府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若干意见》出台为起点,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势得益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好政策,我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之路正越走越宽阔广,今年我市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全省“二十连冠”。
科技为先导形成优势 科技兴农,绿色食品种植比例全省最高
黑龙江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第一大省,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局面,我市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靠科技创新抢占国内、国际消费市场,不断持续提升牡丹江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单位面积经营经营效益。
市绿色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负责人说,近几年牡丹江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占全市部农田面积的“半壁江山”,用于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耕地比例在是全省各地市中位居首位最高的。与此同时,全市各地农技服务部门采取网上培训、现场授课、打电话发微信咨询技术指导等多种途径,让牡丹江1亩耕地平均应用3至4项农业科技成果,“科技兴农”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省界、国界。
例如,经过多年科研攻关,由东宁市农民和农业技专首家首创的30多项黑木耳种植先进生产技术向全国推广,靠这项富县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居黑龙江省县级城市榜首,彰显了牡丹江作为“世界黑木耳之都”的魅力;由西安区大莫村与台湾农技专家共建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在东北三省独树一帜,科技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云南省,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典范;宁安市兰岗镇数百名“农民土专家”在全国各地承包土地种植西瓜、香瓜或拿着高薪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展到老挝;由于宁安、海林、东宁等地农民种植的绿色蔬菜畅销俄日韩、东南亚等国等国家和地区,牡丹江出口蔬菜数量、货值连续多年占全省70%左右。
诚信为本,擦亮地理标志产品诚信是根基打造品牌 质量可追溯加工企业进平台招牌
谈到如何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当前牡丹江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2012年宁安市在全省第一个建成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7年牡丹江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春我市94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信息全部纳入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为3个重要时间节点,牡丹江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由产品品牌、产业品牌向城市品牌延伸,成为对外展示现我市牡丹江经济现代农业发展成就、社会各界诚信意识的一大亮点个缩影。
回望2012年春,在市农委、宁安市政府、牡丹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推动下,宁安市280万亩耕地全部被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经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很快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建成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开拓出口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宁安市在全省“首开先河”为地产菜出口包装物设置二维码,方便俄罗斯等国消费者查询信息使用智能手机扫码查询出口蔬菜的产地、生产过程、技术标准和农户姓名,被国内外主流媒体争相争相报道,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2017年3月,经商务部验收,牡丹江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全国第二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城市,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时至今日,我市94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221个绿色有机食品(包括绿色食品162个、有机食品59个)信息全部被纳入全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并向全社会公布,让全国各地消费者随时查阅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或养殖技术、质量标准、企业概况等信息,在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伴随着牡丹江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质量追溯体系日益完善,品牌效应持续扩大,我市拥有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数量也也越来越多。“牡丹江大米”、“牡丹江油豆角”、“牡丹江龙丰苹果”、“海林猴头菇”、“宁安大蒜”、“镜泊湖红尾鱼”……与一个个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之后之后,我市绿色有机食品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营,经营效益持续增长,带动情况相同,伴随着牡丹江部分县(市)荣获“中国优质椴树蜜之乡”、“中国猴头菇之乡”、“中国优质大豆之乡”等荣誉称号之后,广大众多广大农民靠生产绿色有机食品走上了了致富路。
创新营销模式增效益 看绿色食品产业“群龙齐舞”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市场营销模式,还是龙头企业、普通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抓住国家和全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电商直播带货等新经济新业态飞速成长的机遇,今年我市提出,要大力推广“直播+品牌”等营销模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经营模式,这预示着“十四五”期间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阔。
从全市范围看,目前牡丹江各地拥有村级电商服务站330个,活跃网上商铺1.26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5160个,对外经贸合作伙伴遍及177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生产基地、广大农民户,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在粮食加工领域,今年宁安市50万亩玉米、40万亩大豆、40万亩水稻,穆棱市100万亩玉米大豆,林口县60万亩玉米和60万亩大豆,海林市30万亩玉米和30万亩大豆,都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我市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食用菌产业方面,以东宁黑木耳产业为代表,我市积极打造提出要加快打造从菌种培育、科技服务、机械生产到市场营销、废菌袋回收利用的食用菌全产业链,继续巩固了牡丹江作为“中国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市”的优势地位;
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在努力抓好肉牛、生猪两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今年我市提出提升肉牛、黑猪、大鹅等精品特色畜产品市场供给总量,放大名优品牌优势,努力延伸增值链条……
展望未来,蓬勃发展作为的牡丹江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代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必将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牡丹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