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农务 > 科技动态> 正文

5G+农业,将带来何种变革

2020-07-29 09:30:50 来源: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652
【字号 】 【打印】 【复制链接

  当前,5G技术正处于大规模落地普及时期,急需找到与现实生产应用的结合点,其与农业的有效结合,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让农业“更智慧”

  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能否提质增效。

  农业生产不仅涉及“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个环节,而且受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因此,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提供统筹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机制。

  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不仅是经验式管理,而且是事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缺少精准度,因而会增加管理成本。例如,经常在农作物生长期间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而不是根据具体作物需水量的多少来进行浇灌,往往造成浇灌水量过多。

  同时,这种管理方式具有补救性质管理特征。例如,只有在农作物出现某种肥料短缺特征,或者农作物出现某种病虫害特征后,才知道施肥和进行病虫害防治。这时候,不仅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成本比较高,而且由于部分农作物不能得到及时的施肥或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慧农业正是一种统筹农业生产的全新方案。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农业物联网

  5G技术作为当代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将在智慧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物联网技术难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充分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输速度的制约。而5G技术的出现,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有了大规模应用的可能。

  5G技术因其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等特性,可以满足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大数据量传输的实时应用。同时,因流量密度和连接数密度大幅度提高,以5G技术为基础建立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在系统协同化、智能化上的水平大大提升,可以实现多用户、多点、多天线、多摄取的协同组网以及网络间灵活地自动调整。

  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云端协同与可视化智能分析,嵌入5G技术的智慧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问题的远程会诊,以及农业生产的远程操控,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普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的“粗放式管理”和“事后补救式管理”,从众多层面促进农业生产的智慧化发展。

  天地融合,“拟人化”培育

  经过5G技术改造升级的智慧农业,将会呈现怎样的生产场景?

  无人化作业。

  把农田大数据、自然环境大数据、作物生长大数据、病虫害防治大数据组成的物联网,及各种农业机械组成的农机物联网、灌溉物联网等,与覆盖全国的北斗卫星“天网”组合在一起,通过天网与地网融合,可以实现智能化农业数据的无人采集和分析,以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无人机耕、无人机播、无人灌溉、无人播撒农药化肥、无人机收。

  精准化投入。

  将基于5G技术的传感器设置在作物生长的土壤中,并形成由一定数量传感器节点连接组成的传感器网络,可以精准获取土壤环境和作物长势的实时信息,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及时进行浇水、施肥和打药等作业,避免以往靠肉眼观察和主观经验获取作物生长信息存在的不精准性。同时,还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精准计算出浇水、施肥和打药的使用量,进行精准作业,避免过量使用产生的浪费与污染。

  拟人化培育。

  创造拟人化的培育环境,是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动植物产量的要求。通过基于5G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全面深入了解动植物生长过程的规律,感知动植物对生长环境和各种养分的需求,从而对动植物生长进行拟人化培育,使动植物能够在一个更加符合自身生长规律的环境下生长。

  标准化生产。

  基于5G的物联网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一是投入标准化,即通过感知技术,制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标准、养分标准和投入时间标准,提高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率。二是管理标准化。“模块化”生产是管理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物联网技术推动了农业“模块化”生产管理,因而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管理。

  智能化监管。

  农业感知设备获取的动植物生长信息,通过5G技术迅速传输到计算机终端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决策并指导生产,不仅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管理决策,还可以为动植物生长和生产活动建立信息档案,实现生长过程和生产活动都有案可查并可追溯,从而提高监管的智能化程度和监管效率。

  网络化服务。

  传统的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主要是由于没有彻底打破部门、区域限制,很多服务型企业仍然受行政因素制约,不能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自主展开经营活动,农业生产服务的供需双方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以5G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可以为农业生产服务需求方和供给方提供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从而突破线下来自部门和行业的行政干预、跨区域产生的空间阻碍,为生产服务供需双方的高效结合创造条件。

  另外,在市场运行规则的基础上,它可以推动供求双方对接模式的创新,例如形成“互联网+农业+金融服务”“互联网+农业+保险服务”“互联网+农业+商贸物流服务”“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互联网+农业+仓储”等网络化服务模式,甚至在不远的将来,5G技术通过对“互联网+农业+单一服务”模式的整合与创新,最终还会形成“互联网+农业+一揽子综合服务”的新模式,发挥综合服务的优势,使农业生产服务真正进入网络化时代。

  大众日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资讯信息由会员自动上传,其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交流、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网友转载的信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mdj12316@163.com
    • 点击进入生产发展平台
    • 点击进入生活富裕平台
    • 点击进入乡风文明平台
    • 点击进入村容整洁平台
    • 点击进入管理民主平台
    • 点击进入农村社区平台
    • 点击进入信息富农平台
    • 点击进入培训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