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中药材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2020-08-13 09:20:16 来源: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827
【字号 】 【打印】 【复制链接

  一、综合防控原则

  参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实施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一是全程采取绿色防控。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营造利于作物健康、不利有害生物发生的环境生态条件,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将对人体健康和产地环境生态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必须要使用农药时,以国家批准或官方推荐的方式精准使用,用量不高于最大批准用量,确保有效可靠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减缓抗药性产生发展并使农残最小化。二是全程实施大数据监控。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产地环境、农药购买、生产过程用药、上市产品农残监测等数据关联匹配,实施全程质量监测和风险预警;引导生产主体运用农药GAP大数据,科学用药,精准防控有害生物,加快实现中药材绿色、有机生产。

  二、防控技术组装要点

  1.生态调控。一是适区种植。产地种植条件应尽可能接近所种中药材的原生环境,特别是温度、降水、土质、地势等要素,应能满足中药材健康生长的需要。二是菌肥改土。良好土壤生态是产出优质中药材的基础,多数中药材由于是多年生或连作,根际微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是导致病虫害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建议使用黄腐酸生物菌肥、木霉菌抗重茬菌剂,改良土壤生态、预防根腐病。三是堆肥腐熟。未腐熟的堆肥含有较多种致病菌,且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成虫对未腐熟堆肥有趋向性,喜欢将卵产在上面,孵化幼虫危害中药材根茎,加重根腐等病害发生,因此堆肥必须充分腐熟及时深施。

  2.农业防治。一是遴选种源。从种质源头控制病虫发生,应严格筛选无病虫的健康种栽。二是控施水肥。应根据中药材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需要,合理控施水肥,避免大水漫灌或过量单施氮肥。三是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减少有害生物滋生场所。地上植株枯萎后,应将田内杂草和残株清理干净,运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尽可能降低病虫越冬基数。

  3.理化诱控。一是灯光诱杀。蛴螬、金针虫、蝼蛄的成虫有趋光性,夜间可采用诱虫灯进行诱捕、诱杀。二是色板诱杀。蓟马、迟眼蕈蚊等害虫飞翔能力较弱,且对蓝色或黄色有趋向性,可每亩放置25块~30块粘虫板进行诱杀。三是性信息素诱集。在食心虫、豆荚螟、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交配期释放性外激素进行干扰,降低成虫交配成功概率,可起到降低发生基数的效果。

  4.生物防治。一是用药宜早。寡雄腐霉、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通常具有营养竞争、抑制生长、重寄生、促进生长等功效,在防控病害方面主要依靠数量增殖来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应当在发病前用药预防,切忌病害发生再用。用量上可初次高、后次低,以节约用药成本。二是配伍要巧。多数微生物菌剂单用防效较低,且药效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难以有效防治中药材病虫害,最好与化学药剂混用。这样既能提高药效、保证防治效果,又能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次数,降低农药残留,减缓抗药性产生发展。例如,哈茨木霉与精甲霜灵、啶酰菌胺、多菌灵、百菌清、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克菌丹混用有增效作用,但不能与磷酸二氢钾、钙肥、铜制剂合用;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Bt.)与吡虫啉、阿维菌素、茚虫威混用有增效作用。三是一药多效。蛇床子素、苦参碱等药剂,既有杀菌又有杀虫作用,在生产中可适量减少其它杀虫剂的使用。

  5.化学防治。一是遵守禁令。中药材种植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调节收获器官生长,禁止使用链霉素、三氯杀螨醇等明令禁用的农药。二是监测预报。应通过田间监测,准确掌握发生程度,预判发展趋势,避免盲目打药,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量。在需要用药防治时,应在有害生物最佳防治时期果断用药。三是轮换用药。应避免连续多次或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以及为提高防治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农药残留。药剂轮换使用应采取生物与化学药剂轮换,或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药剂间轮换。农药标签对使用安全间隔期作出规定的,采收时应严格遵守。

  三、临时用药过渡方案

  1.预防根茎病害的肥药。①黄腐酸生物菌肥,应用作物:苍术。主要作用:预防根腐病、改良土壤、活化磷钾、促生增产。用量用法:12%颗粒剂80公斤/亩底施、25%颗粒剂20公斤/亩冲施各一次,间隔30天。②5.0亿活菌/克抗重茬菌剂(广谱型),应用作物:人参、百合。主要作用:缓解连作障碍、预防根腐病、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促生增产。用量用法:栽种前每亩4千克~6千克,沟施或穴施。③3.0亿CFU/克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T-22 根部型),应用作物:赤芍、百合。防治对象:预防根腐病、促生增产。用量用法: 每亩100克/升(蘸根)、3000倍液(灌根),移栽蘸根、灌根各1次,间隔2月~3月。④25%氰烯菌酯悬浮剂,应用作物:平贝。防治对象:预防根腐病、立枯病、促生增产。用量用法:每亩80毫升~100毫升,播种沟土壤喷雾、叶面喷淋⑤7.5%茶·黄可溶液剂,应用作物:防风、黄芪、百合。防治对象: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疫病。用量用法:500倍~600倍液,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叶面或茎基喷雾2次~3次。⑥25%嘧菌酯悬浮剂,应用作物:黄芪、平贝。防治对象: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叶斑病,促生增产。用量用法:每亩80毫升~100毫升,发病前或发病初叶面、茎基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7天~10天。⑦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应用作物:平贝。防治对象:锈病、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用量用法:1500倍~2000倍液,发病前或发病初叶面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7天~10天。

  2.防治茎叶病害的药剂。①3.0亿CFU/克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G-41叶用型),应用作物:通用。防治对象: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促生增产。用量用法:300倍~600倍液,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叶面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5天~7天。②1000亿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应用作物:通用。防治对象:白粉病、锈病、灰霉病、软腐病、霜霉病,促生增产。用量用法:每亩50克~100克,发病前叶面喷雾2次~4次,间隔5天~7天。③100万孢子/克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应用作物:通用。防治对象: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疫病,促生增产。用法:3000倍~6000倍液,发病前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15天。④1%蛇床子素水乳剂,应用作物:通用。防治对象:白粉病、霜霉病、菜青虫。用量用法:每亩150毫升~200毫升,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叶面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5天~7天。⑤25%嘧菌酯悬浮剂,应用作物:黄芪、平贝。防治对象: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叶斑病,促生增产。用量用法:每亩80毫升~100毫升,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叶面、茎基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7天~10天。⑥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应用作物:平贝。防治对象:锈病、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用量用法:1500倍~2000倍液,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叶面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7天~10天。

  3.防治茎叶虫害的药剂。①400亿孢子/克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应用作物:通用。防治对象:小菜蛾、蝗虫、蚜虫。用量用法:每亩33克~47克,低龄幼虫期,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7天。②80亿孢子/毫升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应用作物:通用。防治对象:菜青虫、小菜蛾、蝗虫、黄条跳甲、蚜虫。用量用法:每亩40毫升~60毫升,低龄幼虫期,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7天。③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应用作物:通用。防治对象:菜青虫、小菜蛾、豆荚螟、食心虫。用量用法:每亩100毫升~150毫升,低龄幼虫期或药材始花期,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7天。④0.3%苦参碱水剂,应用作物:通用。防治对象: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用量用法:每亩100毫升~150毫升,低龄幼虫期,喷雾1次~2次,每次间隔7天。⑤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应用作物:苍术。主要作用: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用量用法:每亩3克~5克,低龄幼虫期叶面喷雾1次~2次,每次间隔7天~10天。

  4.防治根茎虫害的药剂。①2亿孢子/克绿僵菌颗粒剂,应用作物:十字花科作物。防治对象:地老虎、根蛆等地下害虫。用量用法:每亩4千克~6千克,均匀撒施。②3%噻虫嗪颗粒剂,应用作物:百合。防治对象:根蛆、刺足根螨等地下害虫。用量用法:每亩0.8千克~1.2千克,均匀撒施。③2%吡虫啉颗粒剂,应用作物:平贝。防治对象:根蛆、刺足根螨等地下害虫。用量用法:每亩1.2千克~1.5千克,均匀撒施。

  5.化学除草药剂。①10%精喹禾灵乳油,应用作物:板蓝根、黄芪、苍术、赤芍、防风、柴胡、桔梗田。防治对象: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用法:禾本科杂草3~5叶期,每亩30毫升~50毫升,茎叶喷雾。②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应用作物:板蓝根、黄芪、苍术、赤芍、防风、柴胡、桔梗田。防治对象: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禾本科杂草3叶~5叶期,每亩30毫升~45毫升,茎叶喷雾。③240克/升烯草酮乳油,应用作物:板蓝根、黄芪、苍术、赤芍、防风、柴胡、桔梗田。防治对象:禾本科杂草。禾本科杂草3叶~5叶期,每亩20毫升~40毫升,茎叶喷雾。④50%嗪酮·乙草胺乳油,应用作物:平贝田。防治对象:一年生禾本科、阔叶杂草。夏季栽种后,每亩150毫升~200毫升,土壤喷雾。⑤35%二甲戊灵悬浮剂,应用作物:平贝田。防治对象:一年生禾本科、阔叶杂草。夏季栽种后,每亩150毫升~200毫升,土壤喷雾。早春苗前,每亩150毫升~200毫升,土壤喷雾。⑥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应用作物:平贝田。防治对象:杂草。用法:夏季栽种后,每亩150毫升~200毫升,杂草茎叶定向喷雾。

  四、临时用药风险管控

  1.开展试验示范。由于中药材的品种化程度低,有时一个名称可能对应几个不同科属的植物,可能出现药剂对中药材的安全性差异较大的情况。为确保临时用药对作物的安全,应牢固树立生产安全意识,必须在本地中药材品种上先小面积试验示范,确认作物安全性符合要求后再大面积推广,逐步通过群组化应用扩大使用范围,加快满足生产防控需要。

  2.开展使用监测。根据《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为确保临时用药的风险可控,使用者应全程真实记录农药使用情况,确保用药记录可供追溯。各地应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依托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全程示范推广电子生产台账并同步开展用药监测。

  3.开展风险评估。为确保生产者按规范使用农药,合理控制农药残留,保障食用药用安全,各地在推广临时用药品种后,应及时开展残留监测、评估、预警等相关工作,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全省中药材使用农药及残留数据进行汇总,作出科学评估结论,为化解无药可用、无技可循、无标可依的管理难题创造条件。  

  (来源:省植保站)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资讯信息由会员自动上传,其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交流、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网友转载的信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mdj12316@163.com
    • 点击进入生产发展平台
    • 点击进入生活富裕平台
    • 点击进入乡风文明平台
    • 点击进入村容整洁平台
    • 点击进入管理民主平台
    • 点击进入农村社区平台
    • 点击进入信息富农平台
    • 点击进入培训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