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农务 > 农村经济> 正文

让农民丰产又丰收(话说新农村)

2022-07-08 09:16:05 作者:有鱼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918
【字号 】 【打印】 【复制链接

  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种粮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国家的“米袋子”才更有保障


  麦穗两歧,谷粒满仓。前不久,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种粮大户贾希斌承包的100亩小麦喜获丰收。“种粮有赚头!”贾希斌算了笔账:一亩地种子30元,施肥200元,播种和收割大概160元,算上土地承包费亩均成本在900元左右;今年小麦行情不错,加上各项补贴,100亩地能挣五六万元,再种一茬玉米,每亩地净收入能超过1200元。

  颗粒归仓、盘点收获,夏收时节,是忙活大半年的粮农期待的时候。特别是今年这季小麦,经历了抗秋汛、壮弱苗、防病虫多重考验,终于迎来满地金黄。来之不易的收成背后,凝结了粮农们的辛勤汗水,伴随金灿灿的麦粒倾泻入仓,沉甸甸的劳动果实让仓廪更加丰盈。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这根发条必须拧得紧而又紧。抓紧粮食生产,既要靠层层压实责任来保面积、保产量,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更需要切实保护和调动生产主体的种粮积极性。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让种粮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国家的“米袋子”才更有保障。

  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离不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发力。近年来,为稳住粮食价格,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在主产区实施;针对农资、人工等费用上涨影响,国家连续两年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为化解种粮农民后顾之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今年覆盖到主产省份所有产粮大县……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稳定了农民的生产预期,让粮农种粮更有底气。今后,还要瞄准不同规模的各类实际种粮主体,精准施策,让政策效能更好发挥。

  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离不开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种粮农民还是以小农户为主,提升他们的生产经营效益,既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优势,开展托管服务,帮助小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参与、分享更多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增值收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95.5万个,服务小农户数量达到7800多万户,通过农户全程托管,小麦每亩节本增效约356元。今后,还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生产难题,让粮农愿种粮、种好粮、多打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我们一定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收获更多丰收的喜悦。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资讯信息由会员自动上传,其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交流、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网友转载的信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mdj12316@163.com
    • 点击进入生产发展平台
    • 点击进入生活富裕平台
    • 点击进入乡风文明平台
    • 点击进入村容整洁平台
    • 点击进入管理民主平台
    • 点击进入农村社区平台
    • 点击进入信息富农平台
    • 点击进入培训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