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农务 > 农情农事> 正文

农家学子心怀故乡 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2022-09-28 09:43:22 来源: 牡丹江新闻网 浏览次数:785
【字号 】 【打印】 【复制链接

9月23日,记者第一次见到庄震,一个文质彬彬的基层干部形象跃然眼前。交谈中,身边的人们会被他的亲和力所感染,初识的距离感和拘束感,逐渐被他平易近人的语言和三言两语间营造出的轻松氛围所替代。

“我在海林新安镇工作了20年,对这里很熟悉,再次回到这里也感觉很亲切。”刚刚到海林市柴河镇履新不久,当庄震回到新安镇,过去在这里奋斗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聊着、走着、看着,从文明创建到基层党建,从通村路建设到有机水稻种植,再到解决乡镇居民饮用水……一个个挑战被战胜、一个个困难得到解决、一件件利民实事落地生根,这些都有庄震留下的身影和足迹。

一路走来,看着越变越好的魅力乡镇、美丽乡村,庄震十分感慨。20年真情付出,脚下沾满泥土,身上担着责任,挥洒过汗水、受到过质疑、付出过辛苦,可他从不后悔年轻时的选择——到基层任职,服务家乡人民。

1976年,庄震出生在海林市长汀镇火龙沟村。懂事的孩子早当家。勤奋好学的他,从小学起每逢休息日,都会主动跟家人下地干农活,力所能及减轻家长负担。1996年,庄震考上了黑龙江水利高等专科学校的农田水利专业,是当时全村唯一的一个大学生。

走出乡村,去往城市,是身边很多同乡的心愿,可庄震心里总是放不下故土。毕业后,一心想在农村干点事、想为家乡做点事的他,苦口婆心说服父母同意,并赔付企业招聘违约金,毅然参加省委组织部选调,到与老家一山之隔的新安镇,做了一名乡镇基层干事。

“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熟悉乡镇村屯的生活,更对家乡基层有着深厚且特殊的情怀,能在基层工作我一直感到幸福和充实。”当年和庄震一同来到乡镇的同事,有的已经陆续离乡进城,而庄震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经历乡镇及兼任村带头人岗位10多个,工作涉及乡建、宣传、组织、党建、人大、农业等多个方面,把根深植在基层土地中。

不负众望迎挑战

让群众“出行难”成历史


从牡丹江市区驾车至新安镇,约1个小时的路程。由牡海城际公路驶入通往新安镇的方向,走在笔直宽敞的硬质道路上,有沿途秀美风光做伴,不多时就到达了目的地。现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新安镇,与过去有着鲜明对比。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是过去村民对镇里通村路的切身体会,在村路硬化覆盖率还不高的时候,乡亲们想进城销售农产品、老人们想去镇上看看儿孙都是麻烦事。而这只是20年前新安镇基础设施面貌的一个缩影。

要想富,先修路。连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安镇把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落脚点,通过积极部署、多方协调,推动了硬质公路建设项目,逐渐让“村村通”工程落地见效。

庄震刚到新安镇工作时,镇里只有一条1.5公里的硬质路。2001年,新安镇争取到6公里硬质公路建设项目。当时,庄震担任镇长助理兼城建办主任,硬质公路建设项目是他初入职场时的“大任务”。为了把工作做好,庄震通过自学掌握了经纬仪、水准仪等工程测量仪器使用技术,义务承担了公路测量工作。

“当年庄震是20多岁的小伙子,干劲足、冲劲大,每天‘早五晚八’地扎在工地上1年多,一点点见证那条曾经让群众抱怨不已的‘水泥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新安镇党委副书记李洪伟是庄震共事多年的老战友,提及庄震为民奋斗的往事,滔滔不绝地说。道路完工后,施工队老板直接给当时月工资不到600元的庄震开出了2000元的薪酬来挖人,庄震婉言谢绝了这次“挣大钱”的机会,转身再次扎进了为民修路的工作中。

2003年至2008年,庄震又全程参与了新安镇通村路建设,该镇也成为海林市第一个完成全部道路硬质化建设的乡镇。新安村、北崴子村等都是通村路建设项目的受益村屯,现如今村民彻底告别了脚踩泥巴出门的历史。

善思考勇探索敢尝试

当好百姓知心人贴心人


9月23日,新安镇街边,忙活完自家买卖的刘桂香走到后厨,随手拿起一个碗就从水缸里舀起一口水,直接喝了起来。“以前水里面总有沙子,根本不敢喝生水,现在水质杠杠的,直接就能喝。”刘桂香笑着说。

2018年前,新安镇镇区居民饮用水水量严重不足。历届领导干部先后在镇区范围内打了10多眼水井,却都因锰铁含量超标达不到饮用水标准而放弃。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17年,庄震作为副镇长,接过了破解镇区饮用水问题的接力棒。在前期深入调研走访后,庄震请专家、找机构,借助知识和经验的力量,一定要为群众找出放心安心的水源。

那段时间,庄震带领工作人员走遍镇区和周边,在调研总结中不断发散思维、不断尝试,最终大胆提出在镇区外异地新打水井的建议。在经过多次尝试后,终于在目标地110米深度,打出了一眼喷涌的甘泉,彻底解决了全镇人口的饮水难问题。

“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开展好,群众有了精气神,干事创业也有劲头。”秉持这样的理念,在镇里任宣传委员期间,庄震以“打造两点创建一带”为文明镇村创建思路,实施村级洁净等六大创建活动,新安镇成功创建为我省文明乡镇标兵,是海林市第一个荣获此项荣誉的乡镇。

任组织委员期间,庄震结合本地朝鲜族群众出国务工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探索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建设流动党员管理示范点,吸引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多年基层历练,庄震从当年青涩的“小庄”变成了群众亲切称呼的“老庄”。当很多乡镇干部纷纷把家搬到县城的时候,他却踏踏实实地在新安镇安家、娶妻、生子。坚守在那里,为民服务是庄震扎根基层的强劲动力。“我的初心就是百姓的事情最大,使命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庄震坚定地说。

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金秋九月,在永乐村有机鸭稻种植基地,茫茫稻田一眼望不到边,金灿灿的水稻低下了成熟的穗子,随着微风律动,景色美得就像一幅“活”起来的油画。

这一乡村振兴的生动美景,描绘落笔于5年之前。2017年,当时作为永乐村包片干部的庄震,充分考察了永乐村有利优势后,决定引导农民探索水田立体增效模式,帮忙联系有关专家指导建设稻田养鸭基地,鼓励引导村民发展有机水稻种植项目。

“我们基地采用海浪河优质水源,可以保障大米优质口感;在稻田里养鸭,小鸭子可以帮忙除草,避免污染。产出的水稻分有机稻、绿色稻两个等级,通过订单式销售,产品根本不愁卖。”永乐村党支部书记李辉告诉记者,项目2017年正式启动,2018年基地出产第一批稻米综合效益远超以往。2019年,项目进入成熟期,种植规模也在逐渐壮大,现在永乐村有机鸭稻种植基地约1150余亩,与普通水稻相比,有机鸭稻单价提高了20%。除了水稻收入,稻田里天然散养的鸭子也逐渐成了周边饭店、农家乐的经典菜品,这又给农户增加了一份进项。

“能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火起来、生活美起来,那就是好干部。”庄震说。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庄震深深认识到乡村要振兴核心靠产业,关键是要让农民致富增收。他经过全面调研分析后,结合新安镇外出人口多,可供承包耕地多的实际,确定了引导群众走抱团发展的道路。其间,他积极提升新安镇农业机械化水平,分别动员岭后村等3个村筹资360万元、争取上级投入540万元,建设了3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土地规模化种植面积6000余亩。

现如今,大马力拖拉机、免耕播种机、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机设备,在新安镇农民眼中已不是新鲜事物,该镇已成为海林市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乡镇之一,仅此一项就带动当地农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

把荣誉转化为动力

再接再厉奋力前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庄震的身影依然挺拔。

2018年8月,庄震迎来了新的岗位——海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专职负责海林市脱贫攻坚工作。“当时海林市共有650多户贫困户,都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这就要求我们扶贫干部带着感情,协调好相关部门落实好国家政策,让困难群众走出贫困的阴霾。”庄震说。

落实各级党委部署要求,聚焦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庄震以抓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增收为重点,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拓宽扶贫渠道。

争取粮贸企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耕作全程托管服务,拉动户均增收1000元;争取食品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庭院豆角种植订单,又为贫困户户均增收300多元;依托企业建成了投资500余万元的杏鲍菇生产车间,可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他把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95%以上用在了产业扶贫项目上,每年仅产业项目收益就达2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达到3000多元。2019年,海林市实现了现行政策下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末,该市建档立卡人口年平均收入达到1.2万元。

在负责农业生产工作后,庄震立足农民增收不动摇,积极推进该市绿色农业发展,创建玉米、大豆、水稻、黑木耳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93万亩,申报绿色食品标识58个。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庄震都始终保持敢想敢干、善做善成的工作状态,在平凡的岗位上深入践行着海林“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杨子荣精神。

“以前一家人相处时间少,现在更是三口三地,见面只能靠视频连线。”多年来,庄震忙于工作,对家里的大事小情疏于照顾。父母生病需要照料时他领着村干部在考察项目,妻子需要陪同孕检时他在村里为农民调解矛盾,女儿中考前最后一个学期仅见了他一面……在家人眼里,他也许不是一个常伴左右的儿子、丈夫、父亲,但是群众心里,他努力成为了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近年来,庄震先后荣获2019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2019年和2020年全省扶贫信息工作优秀信息员,202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柴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新岗位上,他矢志不渝继续当好人民的服务员,为柴河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前不久,他更是荣获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现如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奖章静静地立在庄震办公室的一角,注视着、鞭策着庄震继续践行为民初心,以人民满意为标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资讯信息由会员自动上传,其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交流、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网友转载的信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mdj12316@163.com
    • 点击进入生产发展平台
    • 点击进入生活富裕平台
    • 点击进入乡风文明平台
    • 点击进入村容整洁平台
    • 点击进入管理民主平台
    • 点击进入农村社区平台
    • 点击进入信息富农平台
    • 点击进入培训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