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农务 > 现代农业> 正文

卫星定位 “三减”产“绿粮”——黑土地上的春耕新变化

2019-03-21 10:28:24 来源: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241
【字号 】 【打印】 【复制链接

  “科技范儿”更足,“绿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优质种子更加“吃香”……万物复苏的春天,有“中国饭碗”之称的中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春耕的新变化正展现出黑土地新的生机活力。

  在虎林市金健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院里,数台大型农机具已检修好。登上一台拖拉机,理事长李文胜给记者演示卫星定位功能:“这个屏幕可以显示拖拉机的位置,比如我们要求播种间隔18厘米,那前后绝对差不了,保证精量播种,比以前小四轮播种效果强多了。”

  科技的力量正改变传统的备春耕方式。过去水稻催芽,农民都是在自家屋内用塑料布、棉被保温,费心劳神,且出苗慢、出苗率低。如今,水稻智能化催芽在黑龙江已广泛推开。

  在鸡西市鸡东县金达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李永男邀请记者参观水稻智能程控催芽车间:“瞧,每个箱体内有多个感温探头,探头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显示仪上,然后再传到电脑上,工作人员在电脑边就能控制箱体温度,实现恒温。”

  近年来,黑龙江持续向农业科技要产能,实施“藏粮于技”战略。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左右,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有1000多个。  

  以前为了增加产量,不少农民患上了化肥农药“依赖症”,随着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开始使用有机肥,产“绿色粮”。春节过后,绥化市庆安县久胜镇久阳村村委会主任孙广带领村民来到哈尔滨市一家有机肥生产企业考察,预订了4000吨有机肥。

  黑河市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轮作,在减少化肥的情况下,产量不降反增。合作社理事长吴德显说,2017年种玉米的地块,2018年种大豆,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减少200多斤,去年大豆亩产量达到400斤。

  近年来,黑龙江省推进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农业“三减”。2018年,黑龙江省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达到3500万亩,今年预计达到4000万亩。

  产出好不好,种子很关键。品种纷杂、育种能力弱等制约农业发展的状况正在改变。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种粮大户崔明在育秧大棚里忙活起来。春节后,崔明就预订了100多亩的“绥粳18”长粒水稻品种。“过去种植圆粒品种,现在要想卖上好价格,就得选择优质品种。”崔明说。

  海伦市前进镇自新村大豆种植户付正武种了4000亩大豆,品种是东生7和东生17,亩产量达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

  海伦市粮食局局长陈英健说,过去每到备耕时期,农民选豆种往往不知道选哪个好,如今大豆育种研发能力提升,有了更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繁育的东生系列在海伦种植面积已达80%以上。(新华社 记者王建、杨喆、苑欣芳)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资讯信息由会员自动上传,其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交流、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网友转载的信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mdj12316@163.com
    • 点击进入生产发展平台
    • 点击进入生活富裕平台
    • 点击进入乡风文明平台
    • 点击进入村容整洁平台
    • 点击进入管理民主平台
    • 点击进入农村社区平台
    • 点击进入信息富农平台
    • 点击进入培训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