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石岩镇 村村都有文艺人
2020-01-16 10:22:46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30
“今年的年前,宁安市举办群众文艺汇演,石岩镇民主村的‘文艺人’拔头子了!”在石岩镇,只要一提起“乡村文化”,乡亲们都格外自豪。
石岩镇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有着“文化之乡”的美誉。在政府搭台,“文化能人”的带动下,石岩镇的秧歌队、舞蹈队、乐器队等“草根文艺”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起来,由于他们创作或演出的内容,反映的都是村里人身边发生的事儿,每次演出都深受百姓欢迎。 “一村一品”文化大戏, 在乡村小舞台红红火火地上演着。
文艺人圆文化乡村梦
5月13日,“追梦乡村行”采访组一行见到栾志国时,他正在乡村地头,手拿着一支自制“土笛”吹着《篱笆女人和井》的插曲。正在甜葫芦基地休息的农民把他围在中间,民主村村主任曹先平指着老栾的“土笛”告诉记者:“这是他用高粱秆做的,别看这土乐器简单,老栾拿着它都吹到了省里,还获得了三等奖呢!”
栾志国今年72岁,是石岩镇民主村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和“文化高人”,在当地十里八村可谓家喻户晓,吹拉弹唱、编写词曲都是首屈一指。
与栾志国交谈得知,他从小就爱好乐器。“那个年代,因为买不起学习简谱的书,他是放下锄头,就四处求教,终于学会了吹唢呐。”栾志国说,当时的农村传统艺人和“民间能人”比较多,谁会什么,只要他知道,不管一天干活下来多累,都跑去跟着学。
这几年,富裕起来的农民也有自己美好的追求,村村逢年过节,都要办场春晚,不图别的,这些腰包鼓起来的农民也有精神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必不可少。我们就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石岩镇党委书记张明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盯着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气神咋样。
留住乡韵也记住乡愁
说起石岩镇各村的“春晚”, 东和村70多岁的陈建平打开了话匣子:“现在,不但乡里搞农民‘春晚’,就连村里也玩大了。去年春节前,我们村自办‘村晚’,让村民们看的都直眼了,老专业了。”
瞅着乡亲们意犹未尽,这个村又搞了台元宵节晚会。村民们都说:“这么一闹腾,让乡亲们找到了一家人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石岩镇的乡村文化完全本着“一村一品,一屯一韵”的思路,台上比的是才艺,赞的是家乡,活的是精气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的文艺演出,既留住了乡韵,又记住了乡愁。
“一年到头,我们这里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天天晚上都有广场舞,而且绝不只是图个热闹,都很专业。”张明新自豪地说。
石岩镇素有“文艺之乡”美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资源的唤醒。一手送文化,一手“种”文化,身边人说身边事,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解渴”,乡村文化才会根深叶茂。”张明新说,镇里一定给农民搭好舞台。
夜幕降临,幸福村委会文化广场上,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伴着美妙的旋律,快乐跳起广场舞……如今,分布在石岩镇各行政村的文化广场,成为群众丰富文娱生活、改变生活方式的好去处。
东和村的马彩玉说,20年前的石岩镇,土墙土炕土坯房子,黑灯瞎火找路子。村民们说,当时,谁家要是有个手电筒,都算奢侈品,哪敢想到现在夜晚路灯通明,还能跳上广场舞啊!
村村都有文艺人,人人都有拿手戏,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得到极致展现。
“为了使‘文化要素’在乡村振兴路上做到不缺位、有担当,我们统筹实施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制定了村规、民约、家训、家风,选树一批“身边好人”、“美好家庭”典型,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向村民宣传,营造幸福和谐文明的乡风。”张明新书记说,有了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在石岩镇变得越发明晰可见,甚至触手可得。
乡村文艺人 “搅热”大舞台
“能不能借助乡村游,让乡村文艺走市场化的路子,吸引来这里旅游的城里人?”采访中,记者问张明新书记。
“我们现在已经在幸福村开始尝试了,这个好点子是幸福村的支书田青玉书记提出来的,后经过镇里帮助进行了整合。”张明新说,现在,有了乡村旅游这个平台,乡村文艺队再深挖一些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让石岩镇的乡村文化,不仅“送”到乡间,也要“种”进地里,更要“栽”进游客的心里。
事实上,石岩镇的乡村文化建设,绝不是满眼仰望城市的繁华,而是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
东和村村支书温儒峰告诉记者,如今生活富了,闲暇时间多了,文艺活动不仅愉悦身心,也改变了乡亲们的精神面貌。今年村里搞“村晚”,场面老火爆了,除了本村的乡亲,十里八村的村民都开着小轿车、四轮子来助兴。
乡村小舞台,不仅促进了各村村民的交流交往交融,更使乡亲们在笑声中、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乡情亲情。在爱路村,小媳妇舞蹈队的成员告诉记者:“‘政府搭台,农民唱戏’这种乡村文化模式虽不鲜见,但镇里的两委班子抓文化,像抓农业一样,都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
一路采访,记者发现,在这些“文艺人”看来,文化也是民生,小视不得。这些“草根文艺人”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段子,在广阔的农村大舞台,自编自导自演自唱自乐,放飞梦想的同时,全镇乡村文艺得到蓬勃发展。
“演出不能只在本村演出,要让文化乡村串成线连成片,吸引更多农民参与,招揽更多游客,最终形成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亮丽风景。”张书记说。(张英 崔浩 张振强 石璐)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资讯信息由会员自动上传,其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交流、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网友转载的信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mdj123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