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治理有效 > 创先争优> 正文

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1万亩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2022-08-19 10:55:24 来源: 牡丹江新闻网 浏览次数:114
【字号 】 【打印】 【复制链接

  日报讯 (汪佳宝 记者 吕晓明) 记者8月1日从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我市抓住国家和全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的机遇,以中药材种植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生物农业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1万亩,其中,林口黄芪、穆棱人参、宁安苍术已跻身全省十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行列,通过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为“十四五”期间全市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延伸产业增值链条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介绍,今年我市农业部门围绕“一江四岭”优势产区,按照打造8个境内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境外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布局,不断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做好项目资金落实、示范基地建设和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培训工作,使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持续扩大。

  截至目前,全市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中药材品种发展到28个,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中药材品种发展到12个。其中,刺五加、平贝、黄芪、防风、苍术、人参、蒲公英7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均超过1万亩,形成了海林市平贝、五味子,林口县苍术、蒲公英,穆棱市人参,宁安市白鲜皮、人参,东宁市紫苏、灵芝等一批优势产业集中区。

  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伴随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营规模持续扩张,我市中药材产业经营效益得到提升。据统计,近3年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由2020年20.4万亩发展到2021年26.2万亩、2022年30.1万亩。全市中药材产值2020年为14.9亿元,2021年达到20.7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15%、5.33%。由于我市种植的中药材70%属于多年生植物,预计今年我市将迎来中药材收获的“大年”,这将成为拉动牡丹江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大有利因素。

  此外,按照全市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地产中药材和进口中药材为原料,加快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不断延伸产业增值链条,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利、政府税收增长的多赢效果。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资讯信息由会员自动上传,其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交流、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网友转载的信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mdj12316@163.com
    • 点击进入生产发展平台
    • 点击进入生活富裕平台
    • 点击进入乡风文明平台
    • 点击进入村容整洁平台
    • 点击进入管理民主平台
    • 点击进入农村社区平台
    • 点击进入信息富农平台
    • 点击进入培训教育平台